- UID
- 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99032
- 注册时间
- 2006-8-31
- 在线时间
- 小时
SH0001
|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小米的第一批用户。2010年小米充满苹果风格的宣传片以及看起来相当酷炫的MIUI深深吸引了我。根据论坛上的教程,我一步步将MIUI刷入了当时我所使用的HTC手机中。
在MIUI大获成功之后,小米将自己的触手从软件领域伸向了硬件。在那个智能手机售价动辄三、四千的年代,硬件比肩三星、HTC旗舰产品的小米M1,售价仅需1999元,一时间点爆了市场。
极致的性价比和“为发烧而生”的Slogan让小米迅速在智能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一机难求成为小米手机在终端市场的常态。
时至今日,小米已经成长为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在百度、阿里、华为接连入围汽车领域后,小米造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3月30日,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告称,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将亲自负责汽车项目,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那么,智能电动车汽车时代,小米能否再次复制10年前的成功历程呢?
站在巨人肩上的小米汽车
“今天傍晚,发布会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雷军在发布会上这样说到。
2021年2月,小米手机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但在汽车领域,小米是一个门外汉,对于小米来说,现阶段造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小米已有的粉丝群体和用户运营思路。
在MIUI刚刚推出时,小米几乎每周都会推出MIUI系统的新版本,同时还会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推出功能稳定但保守的“稳定版”系统以及拥有更多酷炫功能的“开发版“系统,并且MIUI的论坛成为小米用户的聚集地,大家可以在其中分享使用经验、教程甚至是自己制作的小插件,同时用户在论坛中反馈的意见或者想法,也有可能出现在下一版系统的更新当中。
一定程度上,通过MIUI系统积累的用户口碑,为小米手机的一炮而红奠定了基础。而小米汽车同样有望复制小米手机的历程。
“为发烧而生”的Solgan,以及在持续的技术创新(譬如小米是全球第一家量产全面屏手机的厂商)为小米吸引了喜爱新技术、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极客用户,而当下特斯拉、蔚来的用户画像和当时小米的手机有着相当高的重叠度。
其次,造车也是一个烧钱的过程。以蔚来为例,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三年半的时间里,蔚来在研发上的费用就高达104.45亿元人民币,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2021年蔚来还将在研发上投入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特斯拉、蔚来还是小鹏、理想,在造车初期,他们总是需要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来维系企业的运转。相比于需要连续融资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小米在资金上的境遇要好上很多。当前小米拥有现金储备1080亿人民币,相对充足的资金,会让小米的造车历程更加顺畅。
小米汽车的第三个利好是雷军。由创始人亲自带队,足以体现出小米和雷军对于汽车项目的重视程度。同时雷军本人有着充足的且成功的创业、投资经验,除了小米、金山外,雷军还担任过卓越网、YY、猎豹移动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大量从0到1到经验,能够帮助小米在汽车这一陌生领域少走很多弯路。
但小米汽车没有资本躺赢
尽管拥有很多利好,但对于小米入局造车,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在汽车领域,小米是一个门外汉。尽管网络已经爆出小米在汽车出行领域的诸多专利,但相比于传统整车厂,乃至造车新势力,小米在技术上尤其是核心技术上的储备依旧不足。即便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智能时代,汽车依旧没有摆脱其交通工具的属性,这意味着智能汽车并不能简单定义为“四个轮子加上一个手机”,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乃至工业设计等等都需要小米从头打造研发、生产流程和系统。
其次是供应链,当前小米的供应链体系多集中于电子消费品领域,在汽车领域堪称空白,小米需要重新打造一条靠谱且优质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优质的供应链体系意味着更好的可靠性、成本和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优质供应链是稀缺资源,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以及百度、恒大这样的跨界造车企业都在抢夺优质供应商资源,
第三点是时间窗口。雷军在发布会上说:“汽车行业非常复杂,投入按百亿计,周期特别长,很容易掉到坑里,你们是外行,估计搞不定。还有,别人已经干了五六年,你们现在干,太晚了。”
这并非虚言,抛开正在快速转型的传统车企和特斯拉、蔚来等已经初步站稳脚跟等的新势力,小米还需要面对包括苹果、百度甚至滴滴在内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竞争,特别是苹果、百度,他们在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上领先于小米,用户基础亦不逊于小米,如何快速推出强竞争力产品、抢占市场,会是摆在雷军和小米面前的难题。
窃以为,小米造车或许会采用和百度一样的路线,即在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中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在百度和吉利的合作中,吉利双方和合资公司集度汽车提供了SEA浩瀚架构,为产品落地提供了硬件支持,百度则更加偏向于软件层面,发挥自己在自动驾驶系统、AI等领域的优势。
小米也可以寻求一个传统车企合作,在传统车企的硬件平台架构下,发挥自己在软件、生态以及用户运营方面的软件实力,并且节约供应链搭建、研发流程、生产建设等方面的时间和成本。实际上,从小米首期100亿元的投资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仅仅100亿元似乎并不够打造一条研发、生产、销售的体系。以财大气粗的恒大为例,恒大汽车选择了自建体系,从恒大宣布造车到如今产品即将发布短短不到3年时间里,恒大的投入已经超过470亿元人民币。
小米完全可以在小米汽车上复制小米手机的发展历程,通过合作产品输出自己的软件实力,(就像当年先不做手机,先做MIUI),在一定时间发展后,再加深自己在硬件领域的布局。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小米造车尽管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成功的可能性不算小,毕竟相比于初期“一穷二白”的蔚来、理想,小米造车的基础要好上太多。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i694618717651429021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