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承载了13万实名斯柯达车友记忆的网站,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在这里完整保存了。如果登陆不了,请联系管理员重置密码。

斯柯达车友会俱乐部

 找回密码
 新车友注册(请使用中文名)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手机号码登录

忘记帐号也能登录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5

关于变速箱油召回的疑问

[复制链接]

TJ8886

发表于 2013-11-22 15: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众大规模召回引三质疑:公告为何不提DSG2013年11月21日 00:59  经济参考报          我有话说(196人参与)                                 

                                                                    
                                       【推荐阅读】大众DSG再召回启示:监管者无力与消费者病态
                大众在华召回84万辆车 专家质疑DSG车好油换差油
     □记者 吴华国 北京综合报道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近日宣布在全球召回包含旗下多款畅销车型在内的260万辆车,其中包括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共计召回的约85万辆汽车,这是大众集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也是在华销售的汽车品牌中数量最大的一次召回。
  对涉及消费者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缺陷产品进行召回,本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种主动担责行为。但这次大众汽车召回公告一出,即刻引起中外媒体一片质疑。
  质疑一:召回公告为何不见消费者熟悉的“DSG”字样
  今年“3·15风波”后,针对大众公司D SG变速器故障问题,国家质检总局依法责令大众公司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在强大舆论和法规压力下,大众公司在华召回了相关缺陷汽车共计384181辆。这些车辆主要涉及因变速箱内机电单元的电子故障或者油压不足,可能导致动力输出中断,存在安全隐患。解决方案是为召回车辆更换改进的变速箱机电单元,升级最新的控制软件。
  11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通报,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自11月25日起,召回部分大众、奥迪和斯柯达汽车,共计640309辆。这些召回车辆变速器中使用的合成油,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变速器内部供电线路故障,导致变速器无法正常工作。召回车辆的变速箱齿轮油将由合成油更换为矿物油,同时提供最新控制软件。
  11月17日新华社一篇报道指出,这是大众及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今年就D SG变速箱相关缺陷在中国市场进行的第二次召回。以上情况表明,大众两次对变速箱相关缺陷的召回故障点并不完全一样,也反过来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在长达几年里,对大众D SG变速箱的投诉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来加以解决。但在本次召回公告中,令大众汽车引以自豪的双离合变速箱的简称“D SG”字样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召回消息中。这种刻意回避,反映出的恰恰是厂家在处理D SG问题上,陷入了前后表述不一的矛盾和尴尬境地。曾几何时,大众汽车几乎把D SG技术宣传到了神话程度,即便是中国消费者对此持续几年不断提出投诉,大众汽车的态度仍然是,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只提供超长延保,而绝口不提设计缺陷和召回问题。这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与大众汽车高管公开表示的“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形成了鲜明反差。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共实施汽车产品召回97次,涉及车辆269 .4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43次和134万辆,其中,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114 .6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42.5%。由此可见,今年1月1日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执行力。也再次证明,只有把法规环境建设得越来越严格,跨国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质疑二:好油换差油召回措施行家看不懂
  对大众汽车大规模召回后将要采取的解决办法,11月15日的《证券日报》引述清华大学汽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的观点,提出了两方面质疑:7速D SG车型问题出得“很奇怪”,原本绝缘的油品到了D SG变速箱内怎么会变成导电体?召回后为何反而要将高品质的合成油换成低品质的矿物油?
  据了解,这次大众汽车在中国召回的640309辆搭载7速双离合变速器的汽车中,超过一半是一汽-大众旗下国产车型,包括2009年8月8日至2013年7月19日生产的部分宝来1 .4T、高尔夫1 .6L /1 .4T、速腾1.4T /1.8T、迈腾1.4T /1.8T、C C 1.8T,共计330147辆。大众中国2009年1月28日至2013年7月4日进口的部分尚酷1.4T、高尔夫旅 行 车 、 高 尔 夫 运 动 型 敞 篷 轿 车1 .4T、甲壳虫1 .4T /1 .2T,共计11171辆。
  大众称,这些车搭载的D SG变速箱中使用的合成油可能引起变速器内部供电线路故障,导致变速器无法正常工作。大众将免费为受影响车辆的变速箱齿轮油从合成油更换为矿物油,同时免费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控制软件。
  对此,宋健说,大众此次更换变速器齿轮油举措很奇怪。因为合成油原本是绝缘、不导电的,不大可能引起变速器内部供电线路故障,除非这些D SG变速箱用的合成油添加物不对,造成了供电线路故障。
  更为奇怪的是,针对这些有故障的D SG车型,大众汽车采取的解决办法竟然是将变速箱齿轮油由更高品质的合成油更换为更低品质的矿物油。专家指出,合成油从润滑的角度看,优于矿物油,市场上合成油价格也比矿物油要贵3-4倍。召回车辆即使是换合成油,也应该换质量更好的合成油而不应是换矿物油。专家指出,使用矿物油会加速变速箱齿轮的磨损,润滑效果差,传动效率也会降低。
  质疑三:涉及召回的热销车经销商竟加价销售
  德国媒体报道指出,除了短期股价的波动,大规模召回对大众集团带来的损害将形成长期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大众的销量虽然同比去年在上涨,但盈利在下滑。大规模召回带来的财政负担将影响大众节约增效计划。而召回带来的品牌形象问题,则可能影响到大众争夺世界第一宝座的进程。在其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今年以来大众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召回,其影响不言而喻。
  但据北京晚报11月17日报道,大众大规模召回涉及在京热销的几乎所有车型,包括高尔夫、宝来、速腾、迈腾、甲壳虫、途观、途安、昊锐、朗逸、明锐、尚酷、波罗、帕萨特以及奥迪等。即便如此,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和部分大众4S店,经销商依然以产能不足供不应求为由,对涉及召回的SU V途观,要求加价10000元出售,其它非紧俏召回车型也基本维持原价销售。
  对这种反常现象,新华社的报道指出,围绕此次召回,业界的确出现了一种违背常识的观点和杂音,认为本次召回产品无关车辆的安全性,以此误导部分消费者。其实,《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中所称缺陷,就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变速箱因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有可能造成动力输出中断等安全隐患,一旦故障车驾驶人正在高速超车,尤其是借道逆向高速行驶超车时,安全隐患则更高。
  召回事件后,网络媒体“新浪汽车”更是直言奉劝大众汽车,要少把心思花在让消费者加价提车上,而是要多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否则,总有一天会被消费者拍死在沙滩上。
  面对专家、媒体提出的种种质疑,对大众汽车中国公司来说,11月22日拉开帷幕的2013广州国际车展,也许是回应关切、表达诚意的好机会。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TJ888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个DSG的车,总听到负面新闻,真让人不放心呢。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C0911

发表于 2013-11-22 16: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不提对已经买了车主效果一样!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3886

发表于 2013-11-22 16: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召回是全球召回,不仅仅针对中国市场,因此应该不是国家机构搞出来的

前次315事件暴露则属于天灾加人祸,是被迫召回,这次是主动召回,中国以外市场的车占据绝大部分

中国ZF好忽悠,但老外未必,因此来看,这次召回应该确实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砖家说法并不牢靠,砖家好像也不太了解DSG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J6699

发表于 2013-11-22 18: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当时考虑了一下买了1.4T的手动。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J888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hcq78 发表于 2013-11-22 16:08
提不提对已经买了车主效果一样!

正解,幸好我的车目前为止,还没没有什么毛病。
斯柯达车友会论坛 https://www.myskoda.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斯柯达车友会 ( 苏ICP备19051238号 )

GMT+8, 2025-4-22 05: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