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昨天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解读“地震后的幽灵” 昨天10点22分,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北京、天津、河北大部都有震感。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震源深度8公里。截至昨晚发稿时,唐山市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古冶区两个村庄受到一定影响,有20多户房屋轻微裂纹,没有其他灾害发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表示,这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百姓无需惊慌。
2010年3月6日,在同一个经纬度先后发生3.1、4.2级地震,专家也认为是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不少人在网上表示质疑。
唐山近年来多次发生3、4级地震
专家认为是余震正常起伏活动
据河北省地震局通报,这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老震区,距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中约28公里。近年来,唐山老震区先后发生了2004年1月20日4.2级,2006年5月3日3.6级、3.8级,2008年3月11日3.9级,2010年3月6日4.2级、4月9日4.1级等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其余震一直在持续,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的强度也在不断衰减。
“唐山地震的老震区以后还会有余震活动。”张晓东说,“近年来,该地区余震活动水平不高,最大为4级水平,这次4.8级余震是唐山老震区余震的正常起伏活动。”
张晓东表示,一般来说,4级多的地震,一般只有震中附近有感。但本次4.8级地震,震感范围比较大,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的许多地区都有感,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增多。“建筑越高,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就越大,因此近些年震级不是很高的地震有感范围比以往的要大。”
“一次大的地震后,余震活动一般都是在老震区。有的构造区域的余震持续时间短,有的则比较长。”张晓东说,“唐山地区余震持续时间属于比较长的,近年每隔两年都有较强余震发生,属于正常的起伏活动。大家没必要惊慌,尽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研究员孙士鋐也对媒体表示,从1976年以来,唐山地区地震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当前活动水平已经明显有所衰减,这个地区每年发生3、4级地震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据唐山市地震局新闻发言人郑湘军介绍,本次地震为主-余震型地震,预计近期唐山市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余震”被称作“地震后的幽灵”
美国新马德里地震200年了还有余震
“这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余震”的说法,被许多网友质疑。网友“小明_Gavinliu”在新浪微博上说,“唐山大地震余震,都这么多年了还能有余震,是我无知么?”
实际上,2010年3月6日在同一地区先后发生3.1、4.2级地震,专家就曾这样解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两次地震均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根据陈建民列举的数据,从1980年至2010年3月,发生了33次4级左右的地震;1990年中期至2010年3月,发生了9次4级左右余震,而2010年3月6日以前的最后一次4级左右余震,发生在2004年1月份。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它的发生原因在科学界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是主震导致断层内能量继续发散,还有科学家认为是由主震引发更“活跃”的地震波冲击而成。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根据媒体报道,在1811年至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目前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后来被进一步修正。)
2010年有专家接受媒体访谈时指出,根据2009年11月发表在科学权威杂志《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板块边界发生大地震,其余震活动持续时间最少要十年,而对于板块内部大地震,其余震活动持续50年都不奇怪,少量大地震的余震活动持续几百年都有可能。例如,新马德里8级大地震属于板块内的地震,其余震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
|